深刻认识把握两个重大判断和一个重要部署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26”重要讲话)。“7·26”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并作出了重要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7·26”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本文着重阐述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中的两个重大判断和一个重要部署。
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重大意义
“7·26”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下简称这个“主题”)。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判断,虽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但是,“7·26”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这个“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强调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且做到了率先垂范这一政治宣言。在党的十八大刚结束后,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简称“新进中委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总书记这两次重要讲话都明确地阐述了这个“主题”。可以这么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指引。“7·26”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这个“主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有力佐证。
讲到“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在时间追溯上,有的文章往往只提到新中国成立前或我们党的诞生,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应追溯到160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史划分为6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6个时间段中的一个完整阶段并加以全面论述,这就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从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揭示了这个“主题”。“7·26”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对这个“主题”的再次强调。
强调这个“主题”,是要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有段精辟的论述,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目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7·26”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7·26”重要讲话提出的又一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至少包括两层基本内涵。
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关于这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7·26”重要讲话用1个“全面”和7个“坚定不移”加以概括(即“8个方面”):“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因此,我们学习“7.26”重要讲话,只有联系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5年,才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重大判断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最新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内涵,这个最新成果就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7·26”重要讲话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作了浓墨重彩的论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我们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四个阶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在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显示出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形成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政治立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从而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十八大以来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指引。今后,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与第二个重大判断密切联系的重要观点。“7·26”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说,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又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就是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即三个“没有变”)。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三个“没有变”也要辩证地看,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讲的三个“没有变”的内涵与30年前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的内涵相比,是不一样的。但是,就总体状况而言,虽然初级阶段时间己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如“7·26”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使我们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指出的是:新常态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具有原创性的概念。新常态体现了发展长过程与发展阶段性的辩证统一,是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新常态是我国发展必经的客观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明显特点,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常态是我国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具有客观必然性。因而不能笼统地说好与坏,不能把它变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不能把它当作避风港,作为搞不好工作的借口。总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新常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7·26”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个重要部署,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此要加以深刻认识和把握。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是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时候就是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我国发展战略上看,中国梦是由相互衔接的3个阶段战略目标构成的。第一阶段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继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实现中国梦,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发展战略思想的接续推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两步走”战略。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就是“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并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三步走”战略而努力奋斗。“新三步走”战略是把“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又为两小步:一是实现2010年的目标任务,二是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新三步走”战略的远景目标,仍然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上看,有三座重要里程碑永远树立在中国人民心中:第一座是我们建成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在毛泽东时代完成的。第二座是邓小平提出的并于20世纪末己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第三座是再过3年我们要实现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7·26”重要讲话又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5年来,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在剩下3年时间里让13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这也是刚性任务。对于要怎么做才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7·26”重要讲话指出,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做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起步,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7·26”重要部署的应有之义,“7·26”重要讲话告诉我们,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要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正因为如此,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对党的十九大充满期待,这是因为党的十九大将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部署,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做到的。这也证明了一个大道理: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开局起步,这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前方的路还很长。因此,认真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深我们对两个重大判断和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的全面理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做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起步,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